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7月21日在京召开,隆重表彰60个见义勇为英雄模范个人和群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陈文清出席会议并讲话。
陈文清指出,党的二十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见义勇为事业取得新的成就。新时代新征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见义勇为事业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加强见义勇为工作,让见义勇为成为新时代社会风尚,汇聚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强大正能量。
陈文清强调,要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坚持正确义利观,以英雄模范英勇无畏、惩恶扬善、扶危济困、匡扶正义、舍己为人、乐于奉献的崇高品格影响人、感染人、带动人,充分激发社会正气正义。要广泛宣传见义勇为事迹,深挖善行义举背后的时代精神和人性光辉,加强集中宣传、主题宣传、日常宣传,推动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要真心关爱见义勇为英雄,完善权益保障法律政策体系,拓展长效关怀机制,强化社会尊崇氛围,激励更多人投身义举。要加强见义勇为工作组织领导,构建完善党委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不断开创新时代见义勇为事业新局面。
王小洪主持会议,张军出席。
“云南经验”走进全国见义勇为工作会议
当日下午,全国见义勇为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云南省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杨政昆带领英模马莲梅和省见义勇为工作中心(基金会)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会上,云南作为12个全国见义勇为工作先进省(区、市)代表之一,书面交流了题为《云岭大地扬正气 见义勇为助平安》的典型经验,其创新实践为新时代见义勇为工作提供了鲜活的“云南样本”。
高位谋划 筑牢边疆善治根基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将见义勇为深度融入边疆治理体系,置于中国式现代化社会治理全局中谋划——
法治护航。省人大常委会两度修订《云南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省政府出台专项政策,形成完备制度保障;
组织夯实。设立省级见义勇为工作中心,75%的州(市)实现“有机构、有编制、有专人”,县级及以上100%成立基金会或协会;
力量下沉。860余人的专兼职队伍扎根基层,乡、村两级依托综治中心激活“神经末梢”。
在强边固防最前沿,“见义勇为紧跟政法不掉队”理念结出硕果。扫黑除恶、疫情防控等专项行动中建立的联动机制,推动在打击跨境犯罪时确认见义勇为行为167起。2024年全省群众安全感达97.25%,连续多年攀升的数据背后,是389位平民英雄用壮举织就的群防群治网络。
机制创新 树起规范运行标杆
走进云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文化管心”的工作理念正逐步培育。这里刚以高分获评5A级社会组织,更保持着连续23年“零违纪、零违规”的清廉纪录——
双向发力。对内编撰工作规范汇编,对外联动省级社工、民政、财政、审计等监管部门的衔接互动,构建起权责明晰、运行规范的治理体系;
五级闭环。建立省、市、县、乡、村纵向贯通机制,纳入平安建设考评成为“指挥棒”;
协同联动。政法、宣传、教育、工青妇残等30余家单位纳入横向联动体系;
“我们像爱护眼睛一样珍视公信力。”基金会工作人员展示着专项审计报告。在善款使用环节,各级党委政法委通过年报年检、公益募捐等关键节点常态化“把脉问诊”,确保每笔善款都阳光运行。
温暖守护 唱响崇德向善强音
在昆明市呈贡区新城中心,占地150亩的见义勇为主题广场成为城市新地标。这座投资600万元建设的正气殿堂,记录着云岭大地的英雄群像——
褒奖有力。省级奖励10万元起步,牺牲人员抚恤金动态调整至126万元(2023年标准);
优待扩容。30余家省直单位联合推出24项政策,覆盖英模子女入学、中考加分直至大学费用全免;
精神传承。65人获全国表彰,15人登上中央政法委“勇士榜”,百余名“云南好人”闪耀道德星空。
温暖还在延续
超亿元优抚慰问金惠及英模家庭,500余名英模参加疗养休养,3800名年轻检察官加入志愿服务。当46.93%的牺牲英模被追认为烈士,当“99公益日”吸引1860万人次捐出6800万元善款,1.33亿元的省本级基金规模见证着社会大爱的澎湃力量。
“见义勇为,不是孤勇者的独行!”当前,在云南全省正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政法协调、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新格局,让正气长存于彩云之南,为平安中国建设注入边疆力量。